本文主要记录了如封面图所示的抑制器样式戒指的制作过程。

目录

引言

话说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傍晚,我在课余无聊时刷到了饭卡改造视频。“这实在是太酷了!”于是,我们今天介绍的这份 DIY 作品就作为饭卡改造的技术测试服而诞生了。

其实我最先看到的饭卡载体是类似明日方舟通行证的样式,然而在进行技术探索时,我惊奇地发现“原来这世上还有戒指式的感应卡!”。这实在是太酷了,不是么?所以,在戒指的基础上,我选定了源石病抑制器作为外观样式来制作外壳。

主体建模过程 主体建模过程
第一次渲染 第一次渲染
第二次渲染,你更喜欢哪一种呢? 第二次渲染,你更喜欢哪一种呢?

出于各种原因,我对 CAD 还是比较上手的,于是这一部分就轻松地被完成了。值得一提的是,更一开始,这个模型是按照手腕大小的参数来建的(毕竟原作中还是源石病抑制手环更常见一点),所以建模过程中有个缩放的过程;并且,由于我并没有3D打印机,所以我使用了嘉立创的服务——这样一来,改成戒指就又多了个降低制作成本的好处。

讲完外壳讲内核。实际上制作流程是了解完技术并抉择完材料之后再建的模,不过讲起来还是由表及里比较方便,所以就按这个顺序吧。实际上是上来就放图会使本文更具有感官冲击性,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哦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判断卡种+复制测试

市面上的感应卡(虽然前文也用的这个词,但是其学名大概不叫这个,不过泥萌懂我意思就行)大致分为 IC 卡、 ID 卡和 CPU 卡。我先购买了读卡器进行卡种判断。据测试,本次的模拟主角门禁卡是张 IC 卡。这种卡的复制技术也比较成熟,所以技术测试的第一步——判断卡种+复制——就轻松地完成了。

选材

既然是复制技术比较成熟的 IC 卡,那么用于复制的空白芯片也就非常容易购买了。实际上 IC 卡也分种类:原版被称作 M1 卡,复制卡又分 UID 卡、 CUID 卡、 FUID 卡、 UFUID 卡等。这种概念部分还是专业的UP主 B站@宅人改造家 讲得比较清楚。我这里就引用一下他对复制卡的区分表,感兴趣想深入研究的还是移步这位大师的 bilibili 个人空间吧。顺便引用一下人家的敬告——视频部分内容涉及一些敏感领域的知识,请正确对待。任何人不得用于非法目的,因此造成的后果,请自行承担。

复制卡种类 简介
UID卡 可以重复擦写所有扇区,无法绕过防火墙
CUID卡 可以重复擦写所有扇区,可绕过约70%防火墙
FUID卡 0扇区0区块只允许写入一次,其他扇区和区块可重复写入,也就是说卡号和厂商码只允许写入一次,写入完以后自动锁定(封卡),锁定(封卡)后就是标准M1卡。
UFUID卡 UID卡和FUID卡的结合体,可以手动控制是否锁定(封卡),不锁定(封卡)就是UID卡,锁定(封卡)以后就是标准M1卡。

总之,出于一步到位的心理,我最终选择了 UFUID 卡的芯片。正好有合适大小(对于手指来说不会过大)的线圈芯片组合,于是就愉快地购入啰~~

实物 实物
试作模型佩戴效果 试作模型佩戴效果
拥有一个源石病抑制戒指作为开门道具还是很酷的吧,盒盒↑ 拥有一个源石病抑制戒指作为开门道具还是很酷的吧,盒盒↑

痛点介绍

  • 颜色:颜色是自己拿丙烯颜料上的,并且为了还原底色减少上色过程,打印材料选择了黑色的。实际上我下单了多个实物打印,便于各种试错——所以意料之中地,基本所有的多余实物都花在了尝试涂色上。
  • 大小:有功能性的实物比试作模型大了一圈的原因是需要塞下芯片和线圈,这就是为什么佩戴效果只放了试作模型的——实际上戴上有功能性的实物会显得很臃肿而且难以佩戴/摘下,所以开门演示也没放出佩戴效果。不过试作模型是真的好看啊我刚做出来那阵子基本天天带/戴着
  • 你还加了个盖子?:是的是的孩子,为了防止线圈掉下来。我甚至在盖子堪堪卡住之后使用了502来确保芯片线圈盖子主体这四部分尽量永不分离。

结语

总之的总之,最终装配完成就是如图的效果了。其实一开始想的感应方式是直接手指指背贴上去——然而线圈的感应范围与线圈平行,我的线圈放置得又与戒指上下平面平行,如果是指背感应就会使线圈与感应器垂直(沟槽的物理),效果大打折扣(指从贴一次成功一次变成贴十次甚至九次成功一次),于是最终为了录制效果,还是向物理学妥协了。拥有这样一个戒指,还是很酷的吧!(大概吧)

话说作者为什么在这之后迟迟没有继续制作复制饭卡呢哦原来是因为学校饭卡在复制测试这一步遭遇了绝境战程度的难关啊哈哈原来如此原来不是作者懒而是作者笨啊